第121章 解决内库亏空
第121章解决内库亏空
“陛下,范闲求见!”
听到候公公的话,庆帝有些疑惑,他不明白,范闲拒绝了庆余堂的请求后,来找自己干什么,难道要放弃继承内库?
而此刻,陈萍萍也在御书房,等待着范闲的到来。
庆帝看了一眼陈萍萍,想了一下,回头说道:“宣他进来!”
不一会的功夫,范闲走进殿内,拱手向庆帝行了一礼。
“陛下!”
庆帝点了点头,然后问道:“我听说,你准备带着婉儿去.什么月?”
范闲闻言笑道:“度蜜月!”
“想好去哪里了吗?”
“暂时决定去苍山、云海看看,听说那里环境不错,之后还准备去一趟儋州,带着婉儿去见一见奶奶他老人家!”
庆帝闻言,也是点了点头,说道:“也好,去的时间久点!”
范闲闻言,便是明白庆帝没憋好屁,但还是问道:“这是为何?”
“朕这几天思考了很多,觉得,内库的事情,你还是别接了!”
闻言,范闲偏头看了看陈萍萍,然后又看向庆帝问道:“陛下难道觉得,臣补不上这两千多万两的亏空?”
“两千多万两啊,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,这可是相当于我庆国大半年的税收了,庆余堂你接吗?”
听到这话,范闲微微一笑,便是说道:“亏空不是问题,而说到庆余堂,臣正好有一个事要请陛下答应!”
闻言,庆帝有些疑惑,但还是说道:“说来听听!”
就听范闲说道:“请陛下解除对庆余堂的管控,臣要筹集这两千多万两白银,还需要庆余堂的帮助,而且,未来的内库若是不想再次发生亏空两千多万两的事情,还需要庆余堂的帮助!”
此言一出,庆帝神情一凝,他有些看不懂范闲了。
隐隐之中,自打范闲成为大宗师以来,事情已经在慢慢的脱离他的掌控了。
“你要庆余堂是为何事?”
“填补两千多万两的亏空!”
听到这个回答,庆帝疑惑了,这是何意,不让庆余堂去挪用京都各大商铺的银子,但又要庆余堂。
就听范闲解释道:“庆余堂之中的人,臣已经做了一些调查,都是京都各大商铺的资深大掌柜,这些人都是难得的人才,为了内库以后的发展,这些人,臣很需要,内库更需要!”
庆帝闻言,一时间也是权衡起了其中的利弊。
过了片刻,庆帝开口道:“算了吧,你又不用庆余堂,又要补上内库两千万两的亏空,光是要庆余堂的人,怎么能行呢?”
就见范闲开口道:“陛下请放心,将庆余堂交给臣,臣不用一个月,便可以补足内库的亏空问题!”
听闻此言,庆帝和陈萍萍对视一眼,皆是看到了对方眼神之中的疑惑。
他们不知道,范闲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。
虽然不明白,但范闲都这么说了,还能怎么办呢。
很快,圣旨下达,庆余堂解除监视,所有人划归到范闲的手下。
而范闲在回去以后,也是很快,通过庆余堂和鉴查院的手,将内库需要融资的消息放了出去,召集天下商人前往苍山,就融资一事进行募资。
而时间,定在了半个月后。
同时,范闲通过系统的帮助,制作出了适合封建王朝时期的股权法案,将其递交给了范建。
范闲成就大宗师的消息传出后,范建除了被册封为司南候之外,也是正式接任了户部尚书一职。
而户部是管理财务的,而这项法案对于明确职权划分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范建看完范闲给自己的东西以后,也是不由得惊为天人,很快,范建便是在大朝会上提出了这项法案。
对于股权法案之中提到的控股和绝对控股的问题,庆帝也是给予了肯定。
股权超过一半,便拥有一家商行或者产业的决策权以及控制权,但商行的一些重大事项,必须要三分之二的股权支持才能实行,所以,又有了绝对控股一说。
有些产业,比如粮食和食盐等关键产业,必须要由国家绝对控股,不能由民间私自进行买卖。
而范闲要做的,便是把内库的资产进行估值,然后募集到超过两千万两白银。
实际上,这种方法某种意义上说,是不如发行库债的。
但是,范闲的目的是要把内库变成自己的,自然就需要用这种方式,先拿到一部分股权,然后慢慢的掌控内库的一切流程。
股权只是第一步罢了。
事情的发展也很顺利。
最终,经过半个月的评估后,内库的总市值,被认定为1.2亿两白银,算作1200万股,每股市值10两白银。
范闲一次性将内库的25%的股权,也就是300万股进行了对外出售。
根本不需要庆帝的首肯,因为股权法的通过,300万股是很好卖。
而范闲安排的四象殿的商部,最终吃下了其中的160万股,而剩余的140万股,则是被京都各大商铺的老板吃下了。
至此,内库的财政危机,算是解决了。
同时,内库也收获了一大票商铺的加盟。
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此举,一次性为内库筹集到了3000万两银子。
范闲的名头,可谓是一时无二。
而范思辙对于这方面的悟性很高,在和范闲一番交流后,范闲当即便是从系统之中兑换了一些现代金融知识,这不禁让范思辙惊为天人。
看完这些书后,范思辙随即便是决定要开设银行。
对此,范闲思考一番后,决定支持范思辙。
只是,南庆的环境根本不支持这样的一个超出掌控的东西出现,而东夷城又太小,最适合的,就只剩下北齐了。
范闲和北齐的小皇帝战豆豆关系很特殊,范闲思前想后之后,便是手书了一封信,将其交给范思辙,让其北上北齐,在北齐开设银行。
想来,有了北齐皇帝的支持,这件事情会很顺利的。
一切忙完后,范闲收到了庆帝的邀请,邀请他去悬空庙赏菊。
而就在范闲接到邀请的同时,影子过来找范闲,说是陈萍萍找他。
(本章完)
“陛下,范闲求见!”
听到候公公的话,庆帝有些疑惑,他不明白,范闲拒绝了庆余堂的请求后,来找自己干什么,难道要放弃继承内库?
而此刻,陈萍萍也在御书房,等待着范闲的到来。
庆帝看了一眼陈萍萍,想了一下,回头说道:“宣他进来!”
不一会的功夫,范闲走进殿内,拱手向庆帝行了一礼。
“陛下!”
庆帝点了点头,然后问道:“我听说,你准备带着婉儿去.什么月?”
范闲闻言笑道:“度蜜月!”
“想好去哪里了吗?”
“暂时决定去苍山、云海看看,听说那里环境不错,之后还准备去一趟儋州,带着婉儿去见一见奶奶他老人家!”
庆帝闻言,也是点了点头,说道:“也好,去的时间久点!”
范闲闻言,便是明白庆帝没憋好屁,但还是问道:“这是为何?”
“朕这几天思考了很多,觉得,内库的事情,你还是别接了!”
闻言,范闲偏头看了看陈萍萍,然后又看向庆帝问道:“陛下难道觉得,臣补不上这两千多万两的亏空?”
“两千多万两啊,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,这可是相当于我庆国大半年的税收了,庆余堂你接吗?”
听到这话,范闲微微一笑,便是说道:“亏空不是问题,而说到庆余堂,臣正好有一个事要请陛下答应!”
闻言,庆帝有些疑惑,但还是说道:“说来听听!”
就听范闲说道:“请陛下解除对庆余堂的管控,臣要筹集这两千多万两白银,还需要庆余堂的帮助,而且,未来的内库若是不想再次发生亏空两千多万两的事情,还需要庆余堂的帮助!”
此言一出,庆帝神情一凝,他有些看不懂范闲了。
隐隐之中,自打范闲成为大宗师以来,事情已经在慢慢的脱离他的掌控了。
“你要庆余堂是为何事?”
“填补两千多万两的亏空!”
听到这个回答,庆帝疑惑了,这是何意,不让庆余堂去挪用京都各大商铺的银子,但又要庆余堂。
就听范闲解释道:“庆余堂之中的人,臣已经做了一些调查,都是京都各大商铺的资深大掌柜,这些人都是难得的人才,为了内库以后的发展,这些人,臣很需要,内库更需要!”
庆帝闻言,一时间也是权衡起了其中的利弊。
过了片刻,庆帝开口道:“算了吧,你又不用庆余堂,又要补上内库两千万两的亏空,光是要庆余堂的人,怎么能行呢?”
就见范闲开口道:“陛下请放心,将庆余堂交给臣,臣不用一个月,便可以补足内库的亏空问题!”
听闻此言,庆帝和陈萍萍对视一眼,皆是看到了对方眼神之中的疑惑。
他们不知道,范闲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。
虽然不明白,但范闲都这么说了,还能怎么办呢。
很快,圣旨下达,庆余堂解除监视,所有人划归到范闲的手下。
而范闲在回去以后,也是很快,通过庆余堂和鉴查院的手,将内库需要融资的消息放了出去,召集天下商人前往苍山,就融资一事进行募资。
而时间,定在了半个月后。
同时,范闲通过系统的帮助,制作出了适合封建王朝时期的股权法案,将其递交给了范建。
范闲成就大宗师的消息传出后,范建除了被册封为司南候之外,也是正式接任了户部尚书一职。
而户部是管理财务的,而这项法案对于明确职权划分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范建看完范闲给自己的东西以后,也是不由得惊为天人,很快,范建便是在大朝会上提出了这项法案。
对于股权法案之中提到的控股和绝对控股的问题,庆帝也是给予了肯定。
股权超过一半,便拥有一家商行或者产业的决策权以及控制权,但商行的一些重大事项,必须要三分之二的股权支持才能实行,所以,又有了绝对控股一说。
有些产业,比如粮食和食盐等关键产业,必须要由国家绝对控股,不能由民间私自进行买卖。
而范闲要做的,便是把内库的资产进行估值,然后募集到超过两千万两白银。
实际上,这种方法某种意义上说,是不如发行库债的。
但是,范闲的目的是要把内库变成自己的,自然就需要用这种方式,先拿到一部分股权,然后慢慢的掌控内库的一切流程。
股权只是第一步罢了。
事情的发展也很顺利。
最终,经过半个月的评估后,内库的总市值,被认定为1.2亿两白银,算作1200万股,每股市值10两白银。
范闲一次性将内库的25%的股权,也就是300万股进行了对外出售。
根本不需要庆帝的首肯,因为股权法的通过,300万股是很好卖。
而范闲安排的四象殿的商部,最终吃下了其中的160万股,而剩余的140万股,则是被京都各大商铺的老板吃下了。
至此,内库的财政危机,算是解决了。
同时,内库也收获了一大票商铺的加盟。
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此举,一次性为内库筹集到了3000万两银子。
范闲的名头,可谓是一时无二。
而范思辙对于这方面的悟性很高,在和范闲一番交流后,范闲当即便是从系统之中兑换了一些现代金融知识,这不禁让范思辙惊为天人。
看完这些书后,范思辙随即便是决定要开设银行。
对此,范闲思考一番后,决定支持范思辙。
只是,南庆的环境根本不支持这样的一个超出掌控的东西出现,而东夷城又太小,最适合的,就只剩下北齐了。
范闲和北齐的小皇帝战豆豆关系很特殊,范闲思前想后之后,便是手书了一封信,将其交给范思辙,让其北上北齐,在北齐开设银行。
想来,有了北齐皇帝的支持,这件事情会很顺利的。
一切忙完后,范闲收到了庆帝的邀请,邀请他去悬空庙赏菊。
而就在范闲接到邀请的同时,影子过来找范闲,说是陈萍萍找他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