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为周末的爆发做准备
第172章 为周末的爆发做准备
陈程赶在八点前与刘诗语道别,刘诗语说自己还要练琴,但实际上陈程走后她也没有拿起自己的大提琴,反倒是把耳机线插在dv上,回放起了陈程刚才唱的那首《我的歌声里》。
她倒没有像情窦初开的少女般抱着dv入迷,而是一边听,一边用纸笔将这首歌的曲谱一个音不差的扒了出来。
扒出来之后,又将歌词写下,随后便坐在钢琴前,试着弹唱起来。
虽然知道这首歌的音乐水准不如《孤独患者》,但就她个人来说,她更喜欢这首歌。
《孤独患者》虽好,但适合聆听,不适合吟唱。
唱了几遍,她愈发喜欢这首歌,甚至有预感,这首歌要是真能推出,一定会火遍大江南北。
只是,她的志向也不在当歌手上,所以心里对这两首歌,多少都有些遗憾。
陈程离开琴房,赶紧回了打印社。
只要是打印社开业时间,就有数不清的同学在附近排队,听说还有外校的学生也拿着照片过来排队,不过归根结底,现在大家扫描照片,都是为了更好的玩校内网。
陈程从后台将第二次拉新比赛的数据导出来,随后便在校内网发布推送,一小时后可以到打印社领奖。
这一次的拉新比赛,覆盖到了整个江城的注册用户,所以先一步接触校内网的江大用户,大都有些后继乏力,这次拿到奖金的,除了颜若萱是江大学生,其他全是外校。
颜若萱收到消息,就开开心心的来了。
还得是家里有实力,这么多人绞尽脑汁拉用户,颜若萱只给家里打了个电话,就断崖式领先第二名两千多人。
一般的大学生,就算再是社交悍匪,直接能联系上的人,也就几百人到头了,而他们拉动的用户,如果再拉来别的用户,基本上也不会去绕过中间人关注他们,所以他们的数据跟颜若萱比,实在是小巫见大巫。
这次颜若萱成了第一名,发奖金的事就由陈程自己负责,让苏鹤翔帮着拍照。
当他把一千块钱递给颜若萱的时候,颜若萱高兴的手舞足蹈,一个劲的说这是自己长这么大赚到的第一笔钱。
等获奖的用户都拿到钱之后,陈程又发了一篇图文推送,总结拉新比赛的成绩,并附上了发奖金时的照片。
有了这两次成功并且完全兑现的活动,陈程开始动起了全国网友的心思。
他想把这种病毒式的拉新传播,覆盖到全网。
之前他担心,自己的平台对外地的网友没有公信力,外地网友参与的热情可能会很低。
但是,已经有了这两次拉新比赛的结果和图文,他觉得,两次拉新比赛就是校内网最好的背书,是时候把活动推送给全国网友了。
因为,明天就是周五了。
这个周末,是校内网上线的第一个周末,陈程想趁着这个周末,让用户数量再爆发一轮。
至于没有线上支付,其实也不要紧,只要大家相信校内网、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,自己可以专门去银行给大家汇款。
无非就是自己辛苦一点,为了拉用户,这点事情非常值得。
于是,他又编写了一个活动说明。
从明天中午11点开始,举办第三轮拉新比赛,比赛前十名的奖项设置与第二轮一致。
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,他把原本第十一到第二十名每人一百元的奖励,直接扩充到了第十一到第一百名,每人奖励一百元。
用户基数大了,获奖用户的基数也要相应提高才能确保大家都有足够的积极性。
不过,不过这次陈程特地注明:第三次拉新比赛面向所有注册用户,不限地域,获奖者也不用现场领取奖金,后台将银行信息发给工作人员之后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完成汇款。
毕竟大家基本都是大学生,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银行账号,收汇款很方便,无非就是自己折腾点。
而且,陈程打算,一口气连干三场,从明天中午11点开始到周六是第一天,截止之后立刻开始第二轮到周日,然后再接第三轮,到周一。
在他的规划里,这三天正好大学生都闲着,如果想赚点外快,这个周末刚好可以努把力拼一拼,这样一来,校内网的用户也能在这个周末实现井喷!
拟定好活动规则和细节之后,陈程又在下面附上了上两次拉新比赛的图文链接。
之前陈程做了信息绝缘,外地的用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种活动,现在忽然收到推送,看到两天就办了两次,而且还真的现场发钱,对平台几乎没有任何质疑。
于是所有人都记住了明天中午11点的拉新活动,很多人也已经开始跃跃欲试。
陈程在后台看到了自己那篇推送的阅读数,注册用户20万+,在线用户6万+,短短几十分钟,阅读人数就超过了5万。
这让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已经快被他忘掉的产品,微信公众号。
微信公众号,绝对是中国互联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自媒体平台。
得益于微信极大的流量和生态,当年很多人只是在公众号上搬运一下段子和冷笑话,就能收获几百万粉丝。
而许多风靡一时的意见领袖,也就是俗称的大v,就是在公众号靠着一篇篇十万+的爆款文章火出圈的。
只是后来短视频席卷互联网的时候,腾讯自己的短视频没能跟上,所以微信公众号这个以图文为主的自媒体平台也逐渐式微。
等陈程重生之前那两年,已经没多少人还玩公众号了,微博、微信、公众号也同样再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红,短视频崛起的那几年,所有头部网红无一例外,全是抖音和快手孕育的。
腾讯没抓住短视频的浪潮,在陈程分析看来,无外乎三个原因:
第一、转身效率太低,没跟上短视频风向;
第二、没第一时间培养自己的大v和网红,没有优质的短视频内容;
第三、在那之前没怎么玩过算法,微视的算法跟竞争对手比,完全没优势。
算法没优势是致命的。
就像新能源汽车宣传的智能驾驶,消费者能明显感觉到不同产品之间的差距。
当他觉得,哪个短视频app,都没有抖音最懂他的时候,微视也好、快手也罢,都很难撼动他的行业领袖地位。
不过陈程知道,从现在开始,往后数十五年,自己还不用担心短视频的威胁。
如果现在在校内网搞一个公众号的功能,其实自己也不需要做什么额外的开发,就是模仿微博和公众号,如果是个人注册的账号,就正常以普通公众号显示,如果是公司、机构、单位注册的账号,加一个认证流程、给一个蓝v之类的认证。
到时候,自己可以先邀请各大高校的校方、各院系的院方以及各社团的负责人入驻,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发布咨询和个人见解的平台。
虽说初期可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进展,可一旦用户基数大了、各大院校都能来校内网开一个“校内公众号”,那网站的权威性又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对学校来说,相当于有了一个用户基数很大的信息发布平台,绝对比学校自己的官网要好用的多。
而且,用户也能在各大公众号里选择性的关注一部分账号,逐步养成还能在校内看看咨询的习惯。
陈程想到就做,趁着打印社还没到关门时间,他把自己用来发布拉新比赛信息的“校内新闻”账号,设置为了校内网官方新闻账号,然后他弄了一个简单的蓝色v字图标,把它放在了“校内新闻”账号名称的尾部,当用户把鼠标的光标放在蓝色v图标上时,会有一行提示:该账号已获得校内官方认证。
随后,他打开word,编写了一段需求文档。
他希望肖鹏在鱼塘上线之后,立刻对账号的主页进行一定的调整。
以往的用户主页,是以个人为主,点开之后,展示个人信息、个人相册、个人说说以及日志等信息。
但公众号应该有另外一套界面。
把它打造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账号界面,点开之后,屏幕右上角显示账号信息,中间整个信息流全部用来展示该公众号的最新动态。
而公众号可以发表三种形态的内容。
不超过150字的文字说说、不超两万字的长篇文章、以及不超十张图片的图文。
同时他在文档内备注,这个功能暂时不开放注册,要采用邀请制。
一旦开放注册,图文信息对服务器储存和带宽是个巨大考验。
邀请制就好很多,一来可以专门邀请各大院校和对大学生招聘感兴趣的企业,二来也可以让那些想做自媒体的普通用户多一些期待。
到时候,谁在自己的账号里足够活跃、谁的粉丝足够多并且粘度足够大,就能受邀注册自己的个人公众号。
这样也能激发大家先用心经营个人账号的决心。
(本章完)
陈程赶在八点前与刘诗语道别,刘诗语说自己还要练琴,但实际上陈程走后她也没有拿起自己的大提琴,反倒是把耳机线插在dv上,回放起了陈程刚才唱的那首《我的歌声里》。
她倒没有像情窦初开的少女般抱着dv入迷,而是一边听,一边用纸笔将这首歌的曲谱一个音不差的扒了出来。
扒出来之后,又将歌词写下,随后便坐在钢琴前,试着弹唱起来。
虽然知道这首歌的音乐水准不如《孤独患者》,但就她个人来说,她更喜欢这首歌。
《孤独患者》虽好,但适合聆听,不适合吟唱。
唱了几遍,她愈发喜欢这首歌,甚至有预感,这首歌要是真能推出,一定会火遍大江南北。
只是,她的志向也不在当歌手上,所以心里对这两首歌,多少都有些遗憾。
陈程离开琴房,赶紧回了打印社。
只要是打印社开业时间,就有数不清的同学在附近排队,听说还有外校的学生也拿着照片过来排队,不过归根结底,现在大家扫描照片,都是为了更好的玩校内网。
陈程从后台将第二次拉新比赛的数据导出来,随后便在校内网发布推送,一小时后可以到打印社领奖。
这一次的拉新比赛,覆盖到了整个江城的注册用户,所以先一步接触校内网的江大用户,大都有些后继乏力,这次拿到奖金的,除了颜若萱是江大学生,其他全是外校。
颜若萱收到消息,就开开心心的来了。
还得是家里有实力,这么多人绞尽脑汁拉用户,颜若萱只给家里打了个电话,就断崖式领先第二名两千多人。
一般的大学生,就算再是社交悍匪,直接能联系上的人,也就几百人到头了,而他们拉动的用户,如果再拉来别的用户,基本上也不会去绕过中间人关注他们,所以他们的数据跟颜若萱比,实在是小巫见大巫。
这次颜若萱成了第一名,发奖金的事就由陈程自己负责,让苏鹤翔帮着拍照。
当他把一千块钱递给颜若萱的时候,颜若萱高兴的手舞足蹈,一个劲的说这是自己长这么大赚到的第一笔钱。
等获奖的用户都拿到钱之后,陈程又发了一篇图文推送,总结拉新比赛的成绩,并附上了发奖金时的照片。
有了这两次成功并且完全兑现的活动,陈程开始动起了全国网友的心思。
他想把这种病毒式的拉新传播,覆盖到全网。
之前他担心,自己的平台对外地的网友没有公信力,外地网友参与的热情可能会很低。
但是,已经有了这两次拉新比赛的结果和图文,他觉得,两次拉新比赛就是校内网最好的背书,是时候把活动推送给全国网友了。
因为,明天就是周五了。
这个周末,是校内网上线的第一个周末,陈程想趁着这个周末,让用户数量再爆发一轮。
至于没有线上支付,其实也不要紧,只要大家相信校内网、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,自己可以专门去银行给大家汇款。
无非就是自己辛苦一点,为了拉用户,这点事情非常值得。
于是,他又编写了一个活动说明。
从明天中午11点开始,举办第三轮拉新比赛,比赛前十名的奖项设置与第二轮一致。
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,他把原本第十一到第二十名每人一百元的奖励,直接扩充到了第十一到第一百名,每人奖励一百元。
用户基数大了,获奖用户的基数也要相应提高才能确保大家都有足够的积极性。
不过,不过这次陈程特地注明:第三次拉新比赛面向所有注册用户,不限地域,获奖者也不用现场领取奖金,后台将银行信息发给工作人员之后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完成汇款。
毕竟大家基本都是大学生,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银行账号,收汇款很方便,无非就是自己折腾点。
而且,陈程打算,一口气连干三场,从明天中午11点开始到周六是第一天,截止之后立刻开始第二轮到周日,然后再接第三轮,到周一。
在他的规划里,这三天正好大学生都闲着,如果想赚点外快,这个周末刚好可以努把力拼一拼,这样一来,校内网的用户也能在这个周末实现井喷!
拟定好活动规则和细节之后,陈程又在下面附上了上两次拉新比赛的图文链接。
之前陈程做了信息绝缘,外地的用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种活动,现在忽然收到推送,看到两天就办了两次,而且还真的现场发钱,对平台几乎没有任何质疑。
于是所有人都记住了明天中午11点的拉新活动,很多人也已经开始跃跃欲试。
陈程在后台看到了自己那篇推送的阅读数,注册用户20万+,在线用户6万+,短短几十分钟,阅读人数就超过了5万。
这让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已经快被他忘掉的产品,微信公众号。
微信公众号,绝对是中国互联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自媒体平台。
得益于微信极大的流量和生态,当年很多人只是在公众号上搬运一下段子和冷笑话,就能收获几百万粉丝。
而许多风靡一时的意见领袖,也就是俗称的大v,就是在公众号靠着一篇篇十万+的爆款文章火出圈的。
只是后来短视频席卷互联网的时候,腾讯自己的短视频没能跟上,所以微信公众号这个以图文为主的自媒体平台也逐渐式微。
等陈程重生之前那两年,已经没多少人还玩公众号了,微博、微信、公众号也同样再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红,短视频崛起的那几年,所有头部网红无一例外,全是抖音和快手孕育的。
腾讯没抓住短视频的浪潮,在陈程分析看来,无外乎三个原因:
第一、转身效率太低,没跟上短视频风向;
第二、没第一时间培养自己的大v和网红,没有优质的短视频内容;
第三、在那之前没怎么玩过算法,微视的算法跟竞争对手比,完全没优势。
算法没优势是致命的。
就像新能源汽车宣传的智能驾驶,消费者能明显感觉到不同产品之间的差距。
当他觉得,哪个短视频app,都没有抖音最懂他的时候,微视也好、快手也罢,都很难撼动他的行业领袖地位。
不过陈程知道,从现在开始,往后数十五年,自己还不用担心短视频的威胁。
如果现在在校内网搞一个公众号的功能,其实自己也不需要做什么额外的开发,就是模仿微博和公众号,如果是个人注册的账号,就正常以普通公众号显示,如果是公司、机构、单位注册的账号,加一个认证流程、给一个蓝v之类的认证。
到时候,自己可以先邀请各大高校的校方、各院系的院方以及各社团的负责人入驻,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发布咨询和个人见解的平台。
虽说初期可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进展,可一旦用户基数大了、各大院校都能来校内网开一个“校内公众号”,那网站的权威性又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对学校来说,相当于有了一个用户基数很大的信息发布平台,绝对比学校自己的官网要好用的多。
而且,用户也能在各大公众号里选择性的关注一部分账号,逐步养成还能在校内看看咨询的习惯。
陈程想到就做,趁着打印社还没到关门时间,他把自己用来发布拉新比赛信息的“校内新闻”账号,设置为了校内网官方新闻账号,然后他弄了一个简单的蓝色v字图标,把它放在了“校内新闻”账号名称的尾部,当用户把鼠标的光标放在蓝色v图标上时,会有一行提示:该账号已获得校内官方认证。
随后,他打开word,编写了一段需求文档。
他希望肖鹏在鱼塘上线之后,立刻对账号的主页进行一定的调整。
以往的用户主页,是以个人为主,点开之后,展示个人信息、个人相册、个人说说以及日志等信息。
但公众号应该有另外一套界面。
把它打造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账号界面,点开之后,屏幕右上角显示账号信息,中间整个信息流全部用来展示该公众号的最新动态。
而公众号可以发表三种形态的内容。
不超过150字的文字说说、不超两万字的长篇文章、以及不超十张图片的图文。
同时他在文档内备注,这个功能暂时不开放注册,要采用邀请制。
一旦开放注册,图文信息对服务器储存和带宽是个巨大考验。
邀请制就好很多,一来可以专门邀请各大院校和对大学生招聘感兴趣的企业,二来也可以让那些想做自媒体的普通用户多一些期待。
到时候,谁在自己的账号里足够活跃、谁的粉丝足够多并且粘度足够大,就能受邀注册自己的个人公众号。
这样也能激发大家先用心经营个人账号的决心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