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8章大战将启
对于田安的态度,刘备是十分复杂的,既欣赏,又担忧。
但是,若要让刘备做出对田安不利的事情,那是万万不可能的。
且不说如今汉人一体,双方站在同一立场。
就是他体内被田泽埋下的灵气,都令他无法做出那些事。
而且这种下作之事,刘备本就不齿为之。
作为当世少有的“君子”,无论真伪,刘备都可谓是极其爱惜羽毛。
尤其是在如今的境遇之下。
田安出了事情,田泽另换一个太子问题不大。
本身田泽想要的就只是一个能够无为而治的君子。
哪怕是其余的两个子嗣不那么优秀,安稳坐在那个位置上也不会比田安差上太多。
大齐的执政体系之健全完备,已经不是一个昏君能够轻易影响的了。
但是他就完了。
大齐七王,多他一个少他一个一样没什么影响。
况且田安身边的周泰、田泽留下的后手,种种都注定了刘备不敢动手。
田泽既然敢让田安前来,便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的。
“这天下很大!”刘备意味深长的说道。
身毒、安息、罗马,并不是一切。
从田泽给予他的地图之上,他看到了太多的可能。
曾经视为天下的中原,在真正的天下之中,并不算太过辽阔,他们有的是空间去发展。
“田承寿有两句话,我一直觉得颇有道理。”
刘备缓缓走到营帐中央的沙盘前,指尖拂过贵霜、安息直至罗马的疆域,眼中泛起异样的光芒。
“第一句是:靠着敌人犯错亦或者削弱敌人而成事,并非不可取,但终究不是王道,自身的强大才是根本。”
田泽一路走来,能够屡战屡胜,靠的一直是自身的强大。
对于众诸侯出现的疏漏错误,田泽自然是欣喜的,但并不依赖于此。
所以,在众多战事之中,田泽一直是稳扎稳打,作战方式极其保守,主打的就是未虑胜先虑败。
“第二句是:我们最大的敌人,是我们自己,还有时间。”
说到这里,刘备的神色略显复杂。
“大齐的强大,对于我等汉人而言乃是好事。对于我等兴复大汉的夙愿,也未必是一件坏事。”
“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劲敌,我们才能时刻鞭策自己,不断的进步和壮大。”
“否则的话,哪怕胜过田泽,夺回了中原,又能如何?不过再经历一遍三百年轮回而已。”
刘备的眼神中似乎有熊熊烈火在燃烧。
“要想胜过田承寿,就需要有超越于其的胸襟和气魄。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着眼于复兴汉室、夺回中原。”
“终有一天,我等会实现宣帝之时的夙愿。”
“凡江河所至,日月所照,皆为汉土!”
营帐内的空气仿佛被刘备话语中的炽热点燃。
陈群手中的文书不觉滑落,在寂静中发出轻响。
庞统的羽扇微滞,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光芒。
身为人主,想要别人追随于你,就要有一个理由,亦或者说是志向。
一个足够令人信服,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。
底层出身、游侠作风的刘备,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。
因此,在其带领之下,其麾下的文武凝聚力极其之强,而且行事皆颇具浪漫主义色彩。
就像是对于一支军队而言,主将的性格会极大的影响军队每个士卒的气质一般。
人主的风格,也决定了一个势力的方向和特点。
如袁绍的平衡之道、曹操的务实之道、孙策的刚勇之道,对其麾下的文武都在潜移默化的产生着影响。
这些影响有利有弊,并无所谓的高下之分。
袁绍麾下文武对于平衡追求,使得他们本能的追求着个人的极限,以实现整体的平衡。上限极高,在逆境之时能够爆发出极强的力量。
但同样,内斗的可能性极大,而且容易内耗。
曹操的务实之道,使得麾下文武很多都能独当一面,全才众多。
但是在道德方面不免会有所滑坡,而且容易滋生野心之辈。
孙策的刚勇之道,优势自然不用多说,能从江东那种环境硬生生杀出一条道来,与中原诸侯抗衡。
但是缺点就是过刚易折,麾下臣子多是长于对敌、拙于自保,经常性的上头。
刘备的理想之道,使得麾下文武鲜少会产生争端,将所有人都凝成了一股绳。
但过于的理想也是一把双刃剑,给他们绑上了诸多的枷锁。
“主公所言不错。对于大齐这种敌人,我们要正视他、学习他、打败他,而且要正面硬碰硬的打败他。”庞统略显狂热的说道。
陈群闻言,轻轻的摇了摇头,却也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。
“主公,士元,扯远了。”
“咱们要想对付大齐,时间还早着呢,起码把罗马打完再说吧。”
“外寇都没解决,就想要内斗,实在是太早了些。”
虽然对于田泽提出的汉人概念和华夷之别,陈群并不是多感冒。
站在他这个位置看来,这无非是用于团结内部、减少内斗的一种手段罢了。
但是,这种事对于他们而言,无疑是有利的,所以他选择了接受。
如果没有罗马那么大的地盘、那么多的资源,想要对付大齐,那无疑是白日做梦。
首先他们得从七王之中站起来,取得独占鳌头的地位,才有资格向大齐发起挑战。
听了陈群的话,刘备和庞统眼中的壮志豪情顿时一收,略有些尴尬的笑了笑。
陈群轻轻的摇了摇头,将掉落的文书再度捡起。
“主公,大齐通往中亚的铁路还有半年左右就能修好了。”
“袁本初、曹孟德等四王占据中亚之地已有一年,粮草已备、兵甲已足。”
“身毒全境,除了贵霜所占之地,都已经被我们三国所战局。”
“时机快要成熟了。”
“对于贵霜的全面攻伐,再等上半年时间就可以开始了。”
说到这里,陈群的眼中满是精光。
中原之战时,陈群一直是属于保守派,对于征伐之事多有抵触。
但那是因为当时打仗,全都是亏本的生意。
刘备治下只能越打越弱,于大局而言,开战是不利的。
但现在不同了。
征伐贵霜,那可是一笔暴利的大生意啊!
(本章完)
对于田安的态度,刘备是十分复杂的,既欣赏,又担忧。
但是,若要让刘备做出对田安不利的事情,那是万万不可能的。
且不说如今汉人一体,双方站在同一立场。
就是他体内被田泽埋下的灵气,都令他无法做出那些事。
而且这种下作之事,刘备本就不齿为之。
作为当世少有的“君子”,无论真伪,刘备都可谓是极其爱惜羽毛。
尤其是在如今的境遇之下。
田安出了事情,田泽另换一个太子问题不大。
本身田泽想要的就只是一个能够无为而治的君子。
哪怕是其余的两个子嗣不那么优秀,安稳坐在那个位置上也不会比田安差上太多。
大齐的执政体系之健全完备,已经不是一个昏君能够轻易影响的了。
但是他就完了。
大齐七王,多他一个少他一个一样没什么影响。
况且田安身边的周泰、田泽留下的后手,种种都注定了刘备不敢动手。
田泽既然敢让田安前来,便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的。
“这天下很大!”刘备意味深长的说道。
身毒、安息、罗马,并不是一切。
从田泽给予他的地图之上,他看到了太多的可能。
曾经视为天下的中原,在真正的天下之中,并不算太过辽阔,他们有的是空间去发展。
“田承寿有两句话,我一直觉得颇有道理。”
刘备缓缓走到营帐中央的沙盘前,指尖拂过贵霜、安息直至罗马的疆域,眼中泛起异样的光芒。
“第一句是:靠着敌人犯错亦或者削弱敌人而成事,并非不可取,但终究不是王道,自身的强大才是根本。”
田泽一路走来,能够屡战屡胜,靠的一直是自身的强大。
对于众诸侯出现的疏漏错误,田泽自然是欣喜的,但并不依赖于此。
所以,在众多战事之中,田泽一直是稳扎稳打,作战方式极其保守,主打的就是未虑胜先虑败。
“第二句是:我们最大的敌人,是我们自己,还有时间。”
说到这里,刘备的神色略显复杂。
“大齐的强大,对于我等汉人而言乃是好事。对于我等兴复大汉的夙愿,也未必是一件坏事。”
“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劲敌,我们才能时刻鞭策自己,不断的进步和壮大。”
“否则的话,哪怕胜过田泽,夺回了中原,又能如何?不过再经历一遍三百年轮回而已。”
刘备的眼神中似乎有熊熊烈火在燃烧。
“要想胜过田承寿,就需要有超越于其的胸襟和气魄。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着眼于复兴汉室、夺回中原。”
“终有一天,我等会实现宣帝之时的夙愿。”
“凡江河所至,日月所照,皆为汉土!”
营帐内的空气仿佛被刘备话语中的炽热点燃。
陈群手中的文书不觉滑落,在寂静中发出轻响。
庞统的羽扇微滞,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光芒。
身为人主,想要别人追随于你,就要有一个理由,亦或者说是志向。
一个足够令人信服,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。
底层出身、游侠作风的刘备,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。
因此,在其带领之下,其麾下的文武凝聚力极其之强,而且行事皆颇具浪漫主义色彩。
就像是对于一支军队而言,主将的性格会极大的影响军队每个士卒的气质一般。
人主的风格,也决定了一个势力的方向和特点。
如袁绍的平衡之道、曹操的务实之道、孙策的刚勇之道,对其麾下的文武都在潜移默化的产生着影响。
这些影响有利有弊,并无所谓的高下之分。
袁绍麾下文武对于平衡追求,使得他们本能的追求着个人的极限,以实现整体的平衡。上限极高,在逆境之时能够爆发出极强的力量。
但同样,内斗的可能性极大,而且容易内耗。
曹操的务实之道,使得麾下文武很多都能独当一面,全才众多。
但是在道德方面不免会有所滑坡,而且容易滋生野心之辈。
孙策的刚勇之道,优势自然不用多说,能从江东那种环境硬生生杀出一条道来,与中原诸侯抗衡。
但是缺点就是过刚易折,麾下臣子多是长于对敌、拙于自保,经常性的上头。
刘备的理想之道,使得麾下文武鲜少会产生争端,将所有人都凝成了一股绳。
但过于的理想也是一把双刃剑,给他们绑上了诸多的枷锁。
“主公所言不错。对于大齐这种敌人,我们要正视他、学习他、打败他,而且要正面硬碰硬的打败他。”庞统略显狂热的说道。
陈群闻言,轻轻的摇了摇头,却也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。
“主公,士元,扯远了。”
“咱们要想对付大齐,时间还早着呢,起码把罗马打完再说吧。”
“外寇都没解决,就想要内斗,实在是太早了些。”
虽然对于田泽提出的汉人概念和华夷之别,陈群并不是多感冒。
站在他这个位置看来,这无非是用于团结内部、减少内斗的一种手段罢了。
但是,这种事对于他们而言,无疑是有利的,所以他选择了接受。
如果没有罗马那么大的地盘、那么多的资源,想要对付大齐,那无疑是白日做梦。
首先他们得从七王之中站起来,取得独占鳌头的地位,才有资格向大齐发起挑战。
听了陈群的话,刘备和庞统眼中的壮志豪情顿时一收,略有些尴尬的笑了笑。
陈群轻轻的摇了摇头,将掉落的文书再度捡起。
“主公,大齐通往中亚的铁路还有半年左右就能修好了。”
“袁本初、曹孟德等四王占据中亚之地已有一年,粮草已备、兵甲已足。”
“身毒全境,除了贵霜所占之地,都已经被我们三国所战局。”
“时机快要成熟了。”
“对于贵霜的全面攻伐,再等上半年时间就可以开始了。”
说到这里,陈群的眼中满是精光。
中原之战时,陈群一直是属于保守派,对于征伐之事多有抵触。
但那是因为当时打仗,全都是亏本的生意。
刘备治下只能越打越弱,于大局而言,开战是不利的。
但现在不同了。
征伐贵霜,那可是一笔暴利的大生意啊!
(本章完)